九卿

  “卿”为官名,始于周,列国仿置,是中央政务大臣。因其贵重,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习惯以“九”为常数,选择中央重要行政机关首长尊称为“九卿”,突出他们的地位。

  周曾以少师、少傅、少保、家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前三卿专辅天子;后六卿分管政务,按其次序,相当于后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秦以奉常(掌礼仪祭祀)、郎中令(掌宫外警卫)、卫尉(掌宫内警卫)、太仆(掌车马)、廷尉(掌刑狱)、典客(掌内外客使)、宗正(掌皇族谱籍)、治粟内史(掌盐铁钱谷)、少府(掌皇帝财产),这些机关首长为九卿。

  西汉九卿大体沿秦旧制,名称有所改动。其制又多为后来王朝所承袭。

  南北朝时,梁增设机关,曾置十二卿(增太府、大匠、太舟三卿)但仍以旧九卿为骨干。

  明清有大、小九卿,但说法不一。明一般以六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掌监察)、通政司使(掌奏章)、大理寺卿为大九卿;以太常、光禄、太仆、鸿胪、苑马(掌御马)、尚宝(掌印玺)六机关首长和詹事府詹事(职辅太子)、翰林院学士(皇帝秘书)、国子监祭酒(最高学校校长)为小九卿。清大九卿不详所指,小九卿一般为宗人(原宗正)、太常、太仆、光禄、鸿胪五机关首长、詹事府詹事、国子监祭酒、左右春坊庶子(太子官属)、顺天府尹(京师行政首长)。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