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来了一群热爱汉语的学生,他们热情满怀地来到成人汉语初级班报名,并开始了汉语学习之旅。一晃3个月过去了,他们的汉语水平从零开始,到现在已经能进行汉语初级会话,中国语言和文字对这些学生也已不再陌生和可望而不可及。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在这3个月里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并享受着作为汉语教师的愉悦。
友好的班级
我们班有20位同学,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纪跨度相差约半个世纪,从13岁的少年到70岁的长者;居住地不同,分别住在鹿特丹、海牙、布雷达等不同城市;职业背景不同,从中学生到建筑师,从家庭主妇到公司职员为了学好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这一共同目标,他们走到一起,共同学习,友好相处,课堂内外常常可以听见他们欢快的笑声。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从b,p,m,f开始发音,从“你好”开口问候,到现在,有的同学已经能不借助拼音读一段完整的汉语对话了。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
愉快的学习
我们班的另一个特点是家庭档多。有兄弟档、兄妹档、姐妹档,还有父子档。家庭档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回到家还有复习和练习所学内容的伴儿。不过,班里落单的同学也同样学得很好。
比如,班上最年长的玛丽女士,她的学习热情和乐观情绪常常感动我,也感染着班上其他同学。玛丽总是认真地记笔记,一丝不苟地超额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听写她都要力争满分。为了区分好“四”和“十”的发音,她在家苦练,然后再让我考她。当她通过了我的小测试时,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灿烂的笑容。我真正地感觉到玛丽从汉语学习中得到的快乐。玛丽的这种执著好学的精神也是她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热爱的体现,所以她能永葆青春。
尼克是位建筑师,他对汉字书写特别感兴趣,一笔一画写得有板有眼。虽然晚来了一个月,但是他奋起直追,与班上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小。
艾迪和凯文是父子俩。凯文的母亲来自中国,现在快成年的凯文跟父亲一起开始学习母亲的母语,我想这该是一种浓厚亲情的升华吧。虽然是父子,但在课堂上他们却是一对时常互开玩笑的同桌。对话练习时儿子会说:“艾迪,认识你我很高兴!”
班上还有一群90后的华裔美女帅哥,他们同样在愉快地学习并进步着。
努力的教学
3个月来,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我班同学中文水平不齐、接受能力快慢不等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在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几个方法:
1)多进行听说、造句和替换练习。词语的理解和应用是基础。造句练习是这样的,先由一个同学造句,下一个同学翻译前面同学的句子,再造新句。每位同学说完后我都要重复一遍,一方面让他们听到正确的发音,一方面纠正一些错误。这样,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就有了互动。有时还加大造句练习的难度,用两三个词造句。总之,在班里形成人人开口的氛围。
2)每周两字。虽然我们是汉语口语班,但是我认为要想真正地学习汉语,认识汉字是基础。从第一周开始,我要求他们每周记住两个汉字,目标是一学期学会认识并书写40个汉字。学生们很乐意。3个月过去了,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汉字不再陌生而有了认同感。当他们认读出我在黑版上写出的汉字,都感到很惊喜,啊,原来我们认识这么多汉字了!
3)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为了使课堂学习更有趣,我常常穿插些有趣的内容,如:绕口令、听录音、看录像、唱中国歌等。每到这时,这些成年和准成年的学生们就会时而像孩子一样练习绕口令,时而放声高歌,时而沉浸在优美的故事情节中。而将中国文化习俗的介绍穿插在生词、课文的讲解中也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学习气氛也就更加生动了。
我要继续努力地教,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愉快地学。让我们一起享受每周六汉语学习的美好时光。(周小薇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