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暨南大学港澳台及华裔新生代海外交流交融计划之中华雅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汇报评审会在华文学院杨孙西楼香江茶室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学校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华文学院承办,华文教育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名辅导员工作室共同执行。
学校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苏运生,创业学院副院长余广庆,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华文学院副院长张礼,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副主任、华文教育系主任蔡丽,华文教育系党总支书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名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刘潇潇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指导,参与评审会的还有华文学院师生等共计50余人。
张礼在致辞中强调中华文明标识、中国文化符号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勉励同学们学习和感悟中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并将所学落实于行动,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
评审会上,五组选手通过视频展示、推文分享及展架陈列三种形式,全面呈现他们在2025年寒假期间赴泰国、日本、老挝、南非、柬埔寨、意大利、阿联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中华雅文化海外交流活动”的成果。在海外华校、文化交流基地、社区中心、艺术教育机构、新年嘉年华等多个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吸引各年龄段的1200多人次参加,分别进行了茶、香、花、画四大类雅文化内容的教学及交流展示传播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和社会反响。
第一组“花韵流芳”以花为媒,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沙巴、日本东京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开展花事主题的交流活动,将中华雅文化的芬芳带到了世界各地。
第二组“翰墨丹青”带着中国画的韵味与漆扇的雅致,将中华雅文化带到阿联酋迪拜、老挝百细华侨公学和中国香港、福建省龙岩台胞文化交流中心等地,让当地华人学生和居民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组“茶传千年”走进印尼和泰国,通过宋代点茶和传统茶文化体验活动,让海外友人领略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用一杯杯香茗,架起中泰、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四组“四雅同辉”则在马来西亚槟城、印度尼西亚巴淡岛和雅加达、南非开普敦等地,通过扇和香的中华雅文化体验、花画雅集等活动,让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得以展现。
第五组“香飘世界”通过香牌、香珠、篆香、香囊等香品的制作和体验活动,将中华香文化的芬芳带到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用香品点燃海外友人对中华文化的热情与向往。
蔡丽对整场比赛进行点评,认为此次活动范围广、对象多、类型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她对每组选手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赞扬同学们作为暨南大学培养的中外交流的使者,将中华雅文化积极传播到住在国,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她鼓励在场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各类中华文化体验研习活动,全方位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努力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评审团最终评选出各赛道奖项。最佳活动视频奖、最佳活动推文奖、最佳活动效果(展架)奖由“香飘世界”组、“翰墨丹青”组和“花韵流芳”组获得,各奖项的二等、三等奖则由五组分别获得。
“暨南大学港澳台及华裔新生代海外交流交融计划”历经“中华雅文化课程教学培训”“中华雅文化体验雅集模拟实训”“中华雅文化体验教学大赛”“中华雅文化海外交流活动”及“中华雅文化总结汇报评审”五个环节,从2024年10月开启至2025年4月圆满落下帷幕。该计划共开展28场校内茶、花、香、画教学培训,6场校外体验雅集模拟实训,23场教学大赛赛前培训和彩排,1场体验教学大赛决赛,25场海外交流活动及5场行前指导,1场总结汇报评审会,参与及受益的外港澳台及华裔新生代达4000余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APP、人民日报视界、中新社《中国新闻报》、中国华文教育网、《星洲日报》、暨南大学、学校学生处、华文学院、中华文化大讲堂等多家重量级外媒体及校内媒体的网站、报纸、公众号、视频号等进行了报道。
该计划不仅为暨南大学港澳台及华裔新生代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实践提升的平台,更为推动中华雅文化在海外的交流传播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与比赛,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华雅文化的精髓,更在实践中锻炼了教学传播能力,涵养了中华文化情怀,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
未来,暨南大学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港澳台侨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文化底蕴的和雅君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暨南大学供稿: 文|刘潇潇、闫宇慧 图|郭秀航、杨佳雅 初审|蔡丽、刘潇潇 复审|张礼 终审|侯兴泉、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