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暨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学校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汉推中心”)和华文学院承办、华文教育系执行的“暨南大学海外华校管理精英储备人才训练营(以下简称“训练营”)”开营典礼举行。学校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润,华文学院院长侯兴泉,汉推中心主任、华文学院副院长张礼,副院长杨万兵、刘华,汉推中心副主任、华文教育系主任蔡丽以及训练营海内外全体导师和营员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开营典礼。典礼由华文教育系党总支书记刘潇潇主持。
张润在致辞中首先欢迎和祝贺入选的优秀训练营营员。她表示这是学校党委服务国家侨务事业、培育海外华校管理新生代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暨南人践行“侨校使命”、共谋华文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她希望营员以“空杯心态”求知若渴,以“桥梁意识”融通中外,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最后她寄语营员将“暨南智慧”转化为推动华校转型升级的创新动能,让“暨南方案”成为联结五洲侨心的文化纽带,书写“华文教育薪火相传、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青春答卷。
刘潇潇作为执行单位代表介绍了“港澳台及华裔新生代海外交流交融计划”以及本次训练营的基本情况。两个项目均围绕当下海外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需求,精心设计中华雅文化教学传播、华校运营建设管理、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理论与实操课程,安排科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良好。
导师代表蔡丽提到,此次训练营紧密围绕专业化、本土化和可持续化的核心目标,精心设置专题讲座、交互研讨、华校实践、考察交流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海内外导师将从学术研究和实际办学经验等不同角度与营员们分享经验。她对营员们提出三点期望:知行合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探索个性化解决方案;共同发展,借助线上线下平台交流成果,建设全球华校协作网络。
营员代表林真婷来自印度尼西亚,她感谢学校学院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全体营员一定会秉持“忠信笃敬”校训认真研习,提升教学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探索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创新方式,将所学用于未来华校管理事业,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在授旗环节,张润、张礼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向营员代表来自老挝的陈发财和来自墨西哥的华侨刘坤祺授予营旗。营员们接过旗帜,代表着训练营正式拉开帷幕。
侯兴泉在总结中感谢学校党委学工部将两个重要项目交予华文学院和汉推中心承办,这是学校对学院的高度信任与认可,对新时代华文教育创新发展的期待,必将激励全院师生继续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薪火相传。他强调,华文学院有七十余年侨教光荣历史,在专业建设、联盟搭建、机构设立及科研项目获批等方面成果显著,展现了学院在全国华文教育学科的领航地位和海外华文教育界的影响力。他希望营员们作为传承者和友好使者,以管理者的视角发展数智时代的华文教育,把握海外华文教育变革趋势。未来学院会以更开放的创新举措擦亮“暨大名片”,锻造更多兼具教育情怀与管理智慧的华裔新一代生力军。
据悉,“暨南大学海外华校管理精英储备人才训练营”在全校选拔30名优秀华裔学生骨干进入训练营进行系统培训,为营员配备校内和海外双导师。通过理论研习、交互指导、实践实训、总结展示四个阶段,营员们能够基本掌握华校管理所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住在国多元文化、凝聚侨心侨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者,达成为海外华校输送优秀管理精英青年储备人才的目标。训练营营员来自泰国、老挝、南非、希腊、柬埔寨、墨西哥、蒙古国、阿联酋、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11个国家,既有本科生也有博士生,既有华文教育专业,也有工商管理等专业。训练营自2025年1月启动营员招募,将陆续举办10场专题讲座、3场主题研讨会、学习报告撰写、管理方案设计以及省内外华校调研实训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让营员们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成为优秀华校管理精英人才打下基础,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文:刘潇潇 卢艳 / 图: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