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2022-05-02 03:21来源:本站

  奥克兰的初春已是绿意浓浓,阳光在漂浮不定的云朵间躲闪,洒在校园大片的绿草坪上的光芒温柔而又强烈。

  新西兰华人社区服务中心/奥克兰华助中心总经理王玲娟女士,与我同坐在体育馆的长椅上,是日中秋,她特地为参加这次中华文化大乐园的老师们准备了月饼,一边切月饼,一边谈起一段往事:“那时初来新西兰不久,正在修读社工专业硕士,突然被警局邀请去监狱探视几位语言不通的中国人,那天也是中秋,去到之后了解到,那几个人都是海员,因语言不通也不了解当地法律,稀里糊涂的就进了监狱。我拿出月饼同他们分享,那一刹几个男子汉都感动得不行。同在异乡的人很多,我们需要互助,这一遭对我的触动很大。”

  1994年11月19日,王女士一家三口从中国移民到奥克兰。年近不惑的她告别了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来到南太平洋的这方孤岛,经历了20个月的“自我迷失与挣扎”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寻求“自我身份的重新认定”,并且明确:“我,不是一个匆匆过客的外来者,我是一个华裔新西兰人。”新西兰20万华人都同她一样,要经历这两到三年的艰难时期,而真正要适应并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则需要5到10年。大家遇到了类似的困难,诸如孩子学了英语忘了中文,新移民找不到立命之本,父母因语言文化障碍基本过着被隔离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主流社区服务机构由于不了解新移民的处境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定居服务。

  面对同胞初涉这片土地不知所措、四处碰壁、举步维艰的状态,悲悯心和责任心都催促她筹划创建一个专业的慈善机构来帮助华人移民社区。1998年,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来了,“新西兰华人社区服务中心”(下简称华社服) 应运而生,第一次委员会在王女士家的车库里正式启动。

  从无到有,从车库到崭新的办公大楼,从自助互助团体到新西兰华人移民150年历史上唯一被政府审批合格的亚裔社区服务机构,还曾先后多次被授予优秀社区服务机构市长荣誉奖及被中国侨办评为优秀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王女士本人于2008年获颁女王服务勋章。短短20年,华社服迅速壮大。当被问及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坦诚、直率的王女士习惯性地捋一下额前的头发:其实事情都是这么一步步做的,如果一定要说困难,那就是改变观念,我们要让新西兰主流社会知道华人和华语是当地的资源,我们也要让华人同胞理解自己是新西兰移民,也是海外华人。改变主流社会的观念,华社服是成功的,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成功申请到政府资助500万纽币为华裔老人建设廉租房,让华裔老人老有所居;成立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CNSST Kiwi-Dragon Cultural Exchange Scholarship,与孔子学院合作,送优秀的其他族裔孩子赴华留学交换。改变华裔移民的观念,华社服更是周到细致,小到语言培训、职业培训、常识宣讲、开办中文学校、组织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大到为同胞争取权益和机会、传承华族文化。

  在华社服众多服务项目中,华文教育工作是重点,从90年代的16个学生开始,现在已经拥有2000多名学生、100多位中文老师。对于新西兰华文教育的未来,王女士也有非常务实、接地气的想法:“首先是教材的本土化,最开始我们都是人肉从国内背中小学语文教材,后来暨南大学出了《中文》,我们是如获至宝,现在教材丰富了,我们也就更期待国别化的教材了;再就是教师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在海外我们的教师资源肯定是相对匮乏的,那么一套标准的监测体系于我们就非常重要;最后是当地的教师培训,回国参加培训固然是好,但是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很难普及,在地化的培训就是最为合适的。”

  今年是第三次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了,有丰富开办文化交流和中文周活动经验的华社服依然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动用了全体文化学院同仁,还招募了20位付薪义工,王女士说:“因为这是非常重大的活动,是意义深远的活动。”

  为期14天的“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中,记者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高大的、朴素的、形色略显匆忙的身影穿梭在教室和孩子们中间。孩子们围着她时,她温柔慈祥,甚至还很可爱;应对各界来宾时,她谦和坚定,而且有力量。与王女士短暂的交谈和相处,没有震撼,只有浸润,她就是一股温暖、柔和、坚定、执着的东方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