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闻:“80后”一级工美大师的创新传

2022-05-02 12:37来源:北京日报

  席闻:“80后”一级工美大师的创新传

  记者 陈雪柠

  以敦煌琵琶为造型基础,借鉴宫廷点翠与京绣“三蓝绣”工艺特征,多年前,当80后“小字辈”席闻设计的《盛世和风景泰蓝赏瓶》获得业内顶尖的“金凤凰”创新产品大奖赛金奖时,敦煌艺术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由衷赞叹,“太讲究了!”

  观其器,见其人。作为当代国内最年轻的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席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为成规所束缚,成为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锐力量。“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她的执着成就了一件件可圈可点的重量级作品,也推动老手艺走进新生活。

  十年磨砺 炼就“万能席师傅”

  席闻不仅是画稿的好手,对各类金属制作技艺也了然于心。“靠着产品把工艺研究透”,抱着这份朴素的初心,她从2007年进入北京工美集团开始,便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景泰蓝、花丝镶嵌、七宝烧等技艺。

  “学习工艺制作没有什么捷径,只能是不停地练。”2010年至2015年,席闻抓住一切碎片时间学习技艺,一下班就跑到工作室里整宿整宿地试验烧制。一年多里,她给自己“加码”,尝试将七宝烧技艺和首饰创作融合,并结合行业其他工艺门类进行设计制作。

  一次次深夜烧制的忐忑与期待,将她打磨成该领域的熟手,她也自创出一种新的脱胎方法。

  2015年,APEC会议元首用笔就是由席闻将景泰蓝与七宝烧工艺融合创新而生的。同期的元首夫人胸针和后来的青奥会纯银七宝烧吉祥物吊坠,也是由她进行工艺改造才得以完成。

  十年磨砺,席闻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人送外号“万能的席师傅”。脑子活、手艺精、心思细,要求高,多种技艺的跨界结合在她这里,总能得到恰到好处的展现。

  一鸣惊人 创意景泰蓝获大奖

  以黑、金、蓝三色为主要元素,在敦煌琵琶的造型基础上,绘制了12只凤凰与宝莲花图案,花头绽放12瓣花,线条圆润,均衡大气。更为惊艳的是多种技艺的贴切运用:顶部做银镀金花丝宝盖,与飞天姿态的双凤兽耳和底部錾刻形成一种上升而挺拔的视觉效果,彰显盛唐气象;从侧面看,赏瓶腹部的隆起让人联想到唐代仕女丰雍柔美的造型,别具韵味。

  2018年,席闻设计的《盛世和风景泰蓝赏瓶》斩获“金凤凰”创新产品大奖赛金奖,景泰蓝和京绣文化碰撞出耀眼火花。

  之前一年,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燕京八绝”高级研修班上,席闻第一次接触到“三蓝绣”技艺,即以深浅不同的蓝色绣线错落搭配,再辅以黑色或白色,可以比作刺绣中的青花瓷。由于需要将有限的几种蓝色釉料调配出极致典雅的意境,多年来少有作品。

  “要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景泰蓝赏瓶。”席闻暗下决定。然而,从理念到作品,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最揪心的就是点蓝环节。“三蓝绣的‘三’是个虚数,其实是要用不同深度的蓝色形成一种柔和自然的渐变。”席闻说,一块不足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可能就需要5到7种蓝色,才能呈现出丝光效果。瓶口的一处七宝烧錾片,也是设计的独特之处。“既然是在银片上做珐琅,就要突出材质的闪亮,跟景泰蓝相比,透明的七宝烧工艺效果更好。”席闻介绍,赏瓶顶部的花丝宝盖还可以转动,增添一丝机巧与趣味。

  美以致用 老手艺走进新生活

  “一门手艺如果不能跟现代的审美和生产生活相匹配,那它就只能成为古董。”席闻尊重传统,却也不惧革新。在她的巧思下,更多昂贵的艺术品正变成精致的消费品。

  雕漆,又称剔红,是京城工艺的“四大名旦”。以大漆为原料,技师需要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再进行加工雕刻,技艺精巧但制作周期很长。“我们接到的订单是把花丝和雕漆相结合,做一个小摆件,一个月就得出货一两万件,传统的工艺流程肯定跟不上。”席闻解释。

  既要展现手工之美,生产速度又要跟上,她采用的方法是,在整块漆板上用雕刻机轻轻描出画稿,然后裁切成需要的小板直接提供给技师,既在关键环节保留手工制作,又改进了中间不必要的人工工序。这样的创新获得老师傅们的认可,产品也受到市场欢迎。

  走进北二环边上的金孔雀艺术世界,迎面而来的铜雕壁画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席闻的作品。她用铜雕的长线条表现丝绸的柔顺,用块面表达出补绣独有的堆雕质感,用新“百鸟朝凤”的画面点亮金孔雀的主题。

  “工艺美术永远都不能远离生活。”当代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得到大发展,这是席闻心里待解的命题。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