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青年人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不能丢本

2022-05-02 12:37来源:中国新闻网

安徽黄山:青年人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不能丢本

10月15日至17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黄山举办。 刘鸿鹤 摄

  中新网安徽黄山10月17日电(刘鸿鹤)庆阳香包刺绣、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白族扎染……10月15―17日,以“新生活・新传承”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黄山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共计20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400余位传承人创作的1500余件(套)精品参展。

  “80后”的刘洁是来自湖北的武汉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就对工艺美术非常感兴趣。19岁那年北漂,在北京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面塑,从此沉迷其中。此后,他开始拜师学艺,在面塑的路上不断钻研。

侯曼(左一)在表演前向前辈虚心请教。刘鸿鹤 摄

  “武汉面塑是我们湖北省的非遗项目,到现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我今天带来我制作的面塑西楚霸王、昭君出塞、关羽、张飞等。”刘洁说,“我创作的内容和题材,主要都是以我们荆楚文化的一些历史典故、历史名人,还有一些民间故事为主。”

  刘洁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也是五彩纷呈。在黄山举行的中国非遗展,不仅是各项非遗的展示和宣传,更是各地传统文化的交流,此次来参加非遗展的目的就是推广武汉面塑技艺,增加人们对面塑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刘洁(左一)正在为观展的小市民展示面塑制作技艺。刘鸿鹤 摄

  “年轻人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当中,首先我们做到要把你传承的这门技艺,一定要原汁原味地去了解,然后才能去传承。”刘洁说,“这个社会在发展,创新和发展是必经之路,但我们不能把根本丢了,不能偏离方向,起码你的东西做出来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关注,这样你传承这门技艺才会走得更远。”

  安徽砀山素有“世界梨都”之美誉,同时也是“中国唢呐之乡”,“80后”的侯曼从十岁起就跟父亲学习唢呐演奏,家里的爷爷、叔伯、兄弟姐妹都从事与唢呐相关的工作。此次在传统戏剧及民歌展演中带来了砀山群众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之情的《金色梨乡》。

刘洁制作的面塑作品《昭君出塞》。 刘鸿鹤 摄

  “唢呐在我们砀山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年轻人我们要把老一辈儿的这个唢呐表演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侯曼说。

  据了解,本届非遗大展活动由革命老区非遗展、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中国八大菜系展、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安徽获奖精品展等五大展区和安徽省传统戏剧及民歌展演组成。以“动态”展演的方式,与现场传统技艺“静态”展陈相结合,营造热烈、祥和的氛围。(完)

 

全部课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