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出圈文创上新 文博会劲吹新国风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王磊
历史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技术的文化产品……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至今,文博会已走过17年征程。传统文化在这里接续传承,创新科技在这里日新月异,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项目展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在第十七届文博会上,江西夏布绣、肇庆端砚等传统文化项目熠熠生辉,裸眼3D技术、“3D智能量体”等创新项目也让人眼前一亮。
非遗文化的传承
“非遗”作为文博会上最具传统的文化项目,是各地展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第十七届文博会上展出的,既有省级展团的江西夏布绣、贵州苗族刺绣等,还有地市展团的肇庆端砚、佛山香云纱、惠州手搓香等。
在江西展团的非遗展区,数米长的“夏布绣”绣艺精湛。该作品出自江西新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张小红之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夏布绣工艺品、夏布绣艺术衍生品、夏布绣博物馆文创品三大类,荣获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等荣誉,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是江西特色文化产品。
惠州展区内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粉末状的香泥经过白衣工匠一阵揉搓,一根根牙签般大小的“手搓香”悄然成型。“用机器将香叶、木材打碎成粉末,随后混合面粉等黏结材料,配置成香粉,再按比例放入开水,用木棒搅匀后用手揉压成面香团。最后依靠手工技艺,在香板上揉搓,令香骨卷绕粘上香粉成为香枝。”现场艺人介绍,手搓香密度小易燃,比机器香品质更高。
创新文化的“高地”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展团展示了广东建设“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的新成就。
在数字引领和创新融合的文化展示方面,深圳各区带着5G、4K/8K、人工智能、VR等数字文化领域顶尖技术亮相。“荧幕中的动态物体可以‘离开’屏幕21米悬浮在观众眼前,即使不带3D眼镜也能感受3D虚拟画面……”在深圳龙岗展区,班度科技带来的高性能3D显示技术实现了完全无介质的空中悬浮成像,全天候不受环境光影响,给观众带来超强3D沉浸感。班度科技廖春乐介绍,裸眼3D技术可精准还原3D数据场景,广泛适用于医疗诊断、手术教学、5G远程医疗等领域。
数字文化创意方面,深圳宝安区不甘人后,带来最新一代磁悬浮技术,包括悬浮的台灯等在内的多款产品极具科幻感。深圳福田展区的“3D智能量体”,可自动生成身高体重三维场景,体验者进入一个“试衣间”,该装置就能为体验者智能订做一套衣服。
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在文博会场馆内游览,随处可见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融合成果。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文博会一方面集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将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
海南展区的整体外观设计独具匠心,好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文化融合体。船首部分展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科技”;中间船舱部分,展示文旅融合用AR形式阐述海南旅游业;船尾部分展示海南特色创意产品,彰显海南传统文化底蕴。
福建展区将传统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智能相结合,突出科技加持,让文旅产业更智慧、更年轻的理念。来自厦门云知芯的多模态智能交互服务站,以智能语音为基础,打造具备智能导览、信息咨询、地图搜索、景点介绍、文化与历史宣传、娱乐互动等特色服务。步入福建传统文化景点,一个专业的“科技导游”常伴左右。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融合在这里得到最真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