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联妙答

2022-05-02 11:44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对联,又称楹联,讲究语句对偶、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将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很多名人学者,工于对联,善于作对,留下了许多巧用对联做妙答的趣闻轶事。

  姚广孝VS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皇长孙朱允杉涛弧=ㄎ牡鄣腔伊始,就大力削藩。雄踞北京的燕王朱棣,素有起兵造反之意,但考虑到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一直举棋不定。一日,寒风袭来,冷气逼人,室外的水都结成了冰。朱棣满怀心事,见此触景生情,感叹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辍蓖“冰”)。”恰巧此时,姚广孝听到此句,当即答道:“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国家危乱之际,燕王您不挺身而出,还有谁能主沉浮呢?随后,他向朱棣分析形势,指出若不立即起兵,后果将不堪想象。朱棣深受震动,不久便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讨伐朱允伞?/p>

  “水”字上面加一个点,就是“辍弊郑朱棣说这句话,表现出内心犹豫、情绪低落。姚广孝则根据此言,答道“王不出头谁做主”,“王”字上面加一个点,就是“主”字,意在劝朱棣坚定信心,起兵靖难。其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堪称妙对。

  解缙VS曹尚书

  解缙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精于对联,与清代纪晓岚并称为我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对联圣手”。少年时,解缙就已才华横溢,名震乡里。一位家住附近的曹尚书,闻此不大相信,想亲自试探一下,于是邀请解缙到府上做客。解缙到后,曹尚书见他穿着绿色棉袄,说道:“出井蛤蟆穿绿袄”,将其比作出井的蛤蟆,意在刁难解缙。解缙当即明白其用意,思索片刻,见到曹尚书身着红袍,朗声答道:“落锅虾公着红袍”,凌厉反击,将曹尚书比作锅中的虾,令其哭笑不得,也令人拍案叫绝。

  程敏政VS李贤

  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少年成名,才思敏捷。大学士李贤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请他来家做客。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对着程敏政说道:“因荷而得藕”,谐音“因何而得偶”,意在考验他。程敏政对此心领神悟,指着盘中的杏,当即回曰:“有杏不需梅”。有了杏就不需要梅,谐音“有幸不需媒”,有幸得到您的赏识而不需要媒人。李贤暗自叹服,果然将女儿许配于他。而李贤、程敏政巧用谐音联表达心意的经典对白,亦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之洞VS李鸿章

  张之洞博闻强识,才华出众,11岁时成为贵州省学童之冠,26岁时会试高中探花。辛丑议和时,李鸿章与他意见不一,发生分歧。李鸿章指责张之洞:“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耳。”张之洞号“香涛”,李鸿章是在说他空谈误事。张之洞听到后,反唇相讥:“少荃议和两三次,遂以前辈自居乎?”讽刺李鸿章多次屈辱议和,倚老卖老。二人信手拈来,饱含深意,却又能如此工整,实属不易。

  孙中山VS张之洞

  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日本归来,途径武汉,很想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其讨论时事。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面写着“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来者口气不小,很不高兴,向门官询问详情后,写下:“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然后令仆人拿出去。孙中山看后,略微思索,对出下联:“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得知,暗自惊叹其才华与气势,急忙接见了孙中山。

  毛泽东VS夏默庵

  1917年夏天,为了实践古人“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当识得其名人巨子贤士大夫,所谓友天下之善士也”的理念,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进行长沙、宁乡等五县游。在安化县,他们听说当地名儒夏默庵颇有学识,便去登门造访。两次被拒绝后,他们仍不死心,三顾夏家。夏默庵不得已开门,随口说道:“绿杨枝上鸟声声,春来也,春去也?”以此来探知对方深浅。毛泽东思索一会儿,对道:“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晋惠帝司马衷曾问随从青蛙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毛泽东巧妙借用此典故作答,显示出丰富的知识与敏捷的才思。夏默庵赞叹不已,当下就盛情款待二人,并与他们开怀畅谈。

  郭沫若VS汤光先

  郭沫若少年时在私塾读书,私塾与太平寺后院仅隔一墙,院中有一棵桃树,桃子硕大鲜美。一天,趁老师汤光先不在,郭沫若和同学从墙角一个小洞里钻过去,偷吃了桃子。寺庙里的和尚发现后,告诉了老师。汤老师一再追查,无人回应,于是他愤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言罢,让学生对下联,对得上就可免罚。在众人沉默中,郭沫若站起来说:“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既委婉地承认自己就是“始作俑者”,又表示将奋起努力的决心。汤老师听后,诧异于郭沫若的才识与胆略,转怒为喜,免除了惩罚,而且此后更加器重郭沫若了。

  对联寓意深刻,博大精深,善用对联,既能巧妙作答,又能展露才华学识。当然,作对联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也讲究严格的对仗规则。只有认真学习,勤于总结,才能够精通格律,作出精彩的回答。(高建)

全部课源
顶部